国色天香,和畅园博物馆邀您来品赏大师笔下花卉

作者:和畅园博物馆      时间:2017-03-01


艺术虽源于自然,寄托了人文感悟,往往高于自然。春暖花开,为庆祝和畅园博物馆开馆一周年,让书画艺术爱好者能品赏更多的珍品,我馆对藏品重新分类、调整,策办“周年精品展”。

下面让我们来品阅下近现代大师笔下的花卉精品:



  1. 和畅园博物馆藏:吴昌硕《国色天香》

  2. 纸本  设色

  3. 标识:国色天香绝世姿,开当谷雨得春迟,可怜富贵人争羡,未见名花结果时,晓霞仁兄雅属即请正之,己未夏吴昌硕年七十又六。

  4. 钤印:俊、缶

    吴昌硕18 4 4 —1927)初名俊,后改俊卿,字仓石、昌硕,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大聋。浙江安吉人。久居上海,其大写意花卉引领海上。被推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攻书法,得力于石鼓文,凝练遒劲,气度恢宏。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更加遒劲豪迈。吴昌硕是近现代交替时期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他的创作涉及人物、山水诸多方面,但他的大量作品是大写意花卉蔬果。在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中,他以书入画,匠心独运,使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焕然一新,形成了我国文人画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大富贵”、“老少年”之类的题材,屡见不鲜。雅俗结合的倾向,还突出地表现在吴昌硕的画既具有既古拙又新艳、既典雅又明丽的特色。他不但揣摩古人的笔意精神,同样重视对自然的写照。如这幅国色天香,浑古朴茂。画面从右上起势,斜倚于扇面一边。特别是在用色上,更是别具一格。与文人画那种淡雅的画风不同,这张作品中牡丹以红、粉、绿诸色在冲突中求得协调,画面色彩典雅明丽,效果强烈但又不刺激。构图简洁,笔墨和谐,实为老缶的扇面精品。




  1. 和畅园博物馆藏:齐白石《平安双吉图》 

  2. 纸本 设色 

  3. 题识:齐璜白石制。 

  4. 钤印:木人


    齊白石1864—1957年)祖籍安徽宿州砀山,  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齐白石五十五岁从陈师曾之诲,改习吴昌硕大写一路,衰年变法,开了自家面目。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鸡冠花是一种野花,在深秋的篱边园侧常能看到一二朵,颇具萧疏的秋意,所以画家常用疏落的笔调来表现它。白石老人有着农民的特性,凡为有钱人家轻视的野草小花,老人都喜欢描绘和强调它们。这幅画里,老人把鸡冠花画得美艳绝伦。在红色花朵上再加重浓洋红,不但浓艳,而且还画出花朵肥厚和细毛的质感。三枝丰满的花叶,蓬松铺满茎干。这样仿佛鸡冠花也像牡丹芍药一类名贵,显不出来是寻常的野花了。这是通过画家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的成果。老人平常对待人也是如此。有权势的被拒之门外;对于贫苦的老友,必然热情地招待和帮助。若朋友请作画,他总是用心绘制送给他们。鸡冠花下的两只竹鸡也非常动人,尤其上面的一只,回过头来好像忽然看见了什么东西,神气十足。鸡旁一堆小草于画面经营上亦有深意研究,有了这堆小草,两只鸡才分出显著的距离,并且使上面的鸡看到了草里的小虫,形成互动关系,所以,这堆小草也是画面的重要部分,而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老人画“点”的工夫很深,中年锻炼时每天要用废纸点两小时,如此锻炼画小草自然拿手。这里用淡墨大点表现青苔,浓墨线表现青草,每个点、每条线都富有生命力。

——节选自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1. 和畅园博物馆藏:于非闇《牡丹》   

  2. 纸本 设色

  3. 题识:宣南崇效寺,牡丹有名,众生黑者墨葵之变也写似,孟希仁兄方家正之,戌子秋非闇照。 

  4. 钤印:非闇、非闇六十后作


    于非闇(1888―1959)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山东蓬莱人,久居北京。清贡生,为华北名记者。工书,擅瘦金体。画花木禽鱼,从宋人钩勒入手,雕青嵌绿,富丽绚烂。白描兰、竹、水仙,尤为清逸。兼擅治印。曾在北京师范学校、华北大学、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3年后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副会长。于艺术事业,致力甚多。

 

    于非闇善画牡丹,亦酷爱牡丹,家中早年曾种植有连北平都没有的牡丹名种。他花大量时间流连于北平诸多景点,对景点的牡丹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比较,如崇效寺、故宫等地的牡丹,于非闇都能如数家珍。在画牡丹时,于非闇说:“我画牡丹不死守陈法,而要尽态极妍,比真牡丹还要漂亮鲜艳”。其笔下牡丹,常取春天之花瓣、夏天之叶形、初秋之枝干,特别是北京故宫御花园百年老干作素材,将各季节的绝美揉于一体,创造出理想化的牡丹形象。画面勾勒以瘦金体线条为之,牡丹以细线钩形,表现花朵的娇嫩与柔美,叶子则以略粗线条为之,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使画面顿感生动;在敷色上,于非闇一改早期平涂而施以分色晕染,以色彩浓淡表现绿叶的明暗关系,使之自然和谐。是幅作品,精致传神,艳而不俗,不失清雅之气,实为于非闇牡丹中的佳作。






  1. 和畅园博物馆藏:吴湖帆《群英大会》 

  2. 纸本  设色 

  3. 题识:群英大会红旗飘,干劲冲天节节高。一九五九年一月吴湖帆画。 

  4. 钤印:倩庵、待五百年后人论定、迢迢阁 鉴藏印:滦斋真赏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1958年,在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感染之下,文艺界的“大跃进”也发动起来。在“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催生了一批艺术家手持画笔,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强烈民族特点和时代感的画作。是幅吴湖帆《群英大会》便是其中之一,“群英大会红旗飘,干劲冲天节节高”,以竹与红花入画,鼓舞工农阶级的生产情绪。吴公素擅绘竹,此作却别饶新意,以竹杆唱主角,挺拔有致,显其风骨,见其精神。竹子后方花团锦簇,一番热闹之景,其笔下没骨花卉尤见妙诣,以曙红撞粉赋色,艳而不俗,青春焕发,卓卓可观,寓意生产线上红旗飘飘。题识中“群英大会”应为1959年十月建国十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各地劳动先进集体代表或个人的表彰大会。此画不仅为吴湖帆先生盛年花卉佳作,更是追溯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载体。




  1. 和畅园博物馆藏:张大千《老梅争艳图》 

  2. 纸本 设色 

  3. 题识:百本载梅不自嗟,看花堕泪信思家,眼中多少顽无耻,不认梅花是国花,环荜盦种梅小诗。忆书于上,六十九年上元。摩耶精舍并记。八十二叟爰 

  4.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庚申、春长好、摩耶精舍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号大千,以号行,四川内江人。自幼习画,十九岁留学日本,习绘画及染织。回国拜曾农髯、李瑞清为师。曾任大学教授,歴游各国,晚岁定居臺北。张大千於画,无所不精,盛名远播宇内,师友子弟众多。所作沉雄清丽,数十年人气鼎盛,无人可及。画以山水为最,早年、中年、晚年,几度变法皆大获成功,廿世纪最享盛名之大画家。

 

    张大千是有“梅痴”的雅号的。每当看见姿态奇异的梅树,他总会千方百计移入居所。1972年,大千正式由巴西迁居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环荜庵。早在1968年他已在此构筑屋宇。培植园林,此时已是精致优雅的园居了。环荜庵中有梅丘,栽有近百株梅树,那可是让大千花了极大精力心血才完成的一景。

    在暗香四溢的环荜庵,大千为梅写照的作品一件件地诞生了,与其说是写梅,不如说是写心,除了它的铮铮傲骨、缕缕暗香,能表达大千的品格外,对故乡的思念的情愫也屡屡从他画的梅朵中满溢而出。1978年,大千迁居台北双溪摩耶精舍,老人时常回忆起自己传奇精彩的一生。在国外的经历自然也是回忆的一个重要片段,于是一幅凌雪怒发的《红梅》在笔下生机勃勃的逐渐呈现出来:

    一本枝干遒劲的老梅曲屈伸展,枝干穿插间犹如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限制它的怒放,可老梅依然倔强顽强地盘曲舒展,在枝头绽放出一丛丛烂漫的春光,一种老而弥新的勃勃生机洋溢在尺幅寸楮间。画上长长的题诗反映出老人思乡情切的心情:其中直白地写到:“看花堕泪倍思家……”看的是梅花。画的是梅花,倾吐的却是老人百转而不得一践的归乡脚步是不是,在虬枝丽卉前,老人又想起了故乡青城山上清宫的梅丘呢?





请您关注和畅园博物馆公众号,也欢迎您移步我馆,面对面品赏艺术珍品,谢谢支持!